欧美国产在精品视频观看,天天爽夜夜爽每晚高澡,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,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

              當前位置 : 浙江文明網(wǎng)

              為無名逝者“安家” 寧波一群學生已堅持十年

      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4-04-01 15:45:17 來源: 甬派客戶端 記者 萬建剛 林涵茜 王偉

                500年前,王守仁在貴州埋葬客死他鄉(xiāng)之人,并寫祭文《瘞旅文》;500年后,在他的家鄉(xiāng)余姚,一群熱血的學生正在踐行他的義舉。

                3月30日,距離清明節(jié)還有5天,春和景明,惠風和暢,余姚市第一公墓入口處,一場無主骨灰公益生態(tài)葬的儀式正在這里進行。

                余姚市第四高級中學的19位同學,在錢劍波老師的帶領下,延續(xù)著學校往年傳統(tǒng),與余姚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共同整理著十多年無人認領的骨灰,以生態(tài)葬的方式,讓他們?nèi)胪翞榘病?/p>

                這個由高中生參與發(fā)起的公益生態(tài)葬項目,已歷時10年,幫189名無名逝者找到歸宿。

                據(jù)悉,2023年,余姚市政府已規(guī)劃一大型的公墓,將開辟一個無名逝者區(qū)塊,預計該項目今年下半年完成。

              把無名骨灰抬進余姚市第一公墓。

                為無名氏作安魂曲

                已下葬189名無名逝者

                中午12時,同學們先前往殯儀館接靈,把紅布包裹的骨灰放入收納箱中,再蓋上紅布,抬上靈車,并扶送到墓園。

                “這批擬入葬的骨灰是2004年、2005年的,差不多有20年的時間了。”錢劍波是余姚市第四高級中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師,也是這個項目的學校負責人。他教授的綜合實踐課程,旨在培養(yǎng)學生探索各類社會現(xiàn)象。

                約半小時后,一行人抵達余姚市第一公墓。

                蔥蘢的樹木下,一個約2平方米的墓穴用石欄相砌而成,碑上無名,只寫著“余姚市無名逝者之墓”幾字。

              余姚市無名逝者之墓。

                隨后,學生一起將骨灰放進墓穴,將白黃兩色的菊花花瓣剝落、灑下,再覆蓋上一層黃土。所有參與者在墓碑前三鞠躬,默哀并獻上鮮花。

                葉宸熙是高二學生,拿到骨灰包后,觸景生情,大顆大顆的眼淚奪眶而出。“爺爺5年前過世,我想他了。”

                她向記者感嘆,誰能想到這些無主骨灰,也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。“我聽見骨灰撒落,細細嘶嘶,心情也從新奇變成沉痛。”

                “有一句話說,死亡不是永別,遺忘才是。可是這些人連被遺忘的機會也沒有,我為他們難過。”葉宸熙說。

                楊柳依依、哀思縷縷。無名逝者在這里,以另一種方式留在世界。源于自然,歸于自然。

                “2018年下葬40名無名逝者,2019年26名,2020年因為疫情停了一年,2021年36名,2022年11名,2023年41名,今年35名。”錢劍波告訴記者,自2018年以來,已經(jīng)下葬189名無名逝者。

              同學們將白黃兩色的菊花灑下。

                一張火化單千里異鄉(xiāng)人

                持續(xù)10年的“約定”一棒接著一棒

                為無名逝者舉行樹葬的想法,源于余姚四中學生的一項社會調(diào)查。

                2014年,余姚四中2016屆5班嚴夢妮、孫鈳等同學在調(diào)查余姚墓地費用時,得知殯儀館里存有大量無人認領的骨灰。

                何種情況下判定為無主骨灰呢?余姚市殯儀館工作人員廖期鵬給出了解釋:一般情況分為三種,家屬自動放棄的骨灰、寄存后沒有續(xù)費的骨灰以及無名氏死亡后經(jīng)公安機關開具火化證明后的骨灰。

                因為當時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殯葬條例中都沒有具體的管理條文,造成殯儀館無法處理,大量積壓。館內(nèi)曾有600余袋(盒)無主骨灰,最長年限有的已超過了30年。

                她們隨即展開課題研究,通過調(diào)查和走訪,了解余姚無主骨灰和生態(tài)墓園的基本情況,建議政府設立義冢,將無人認領的骨灰,以樹葬、海葬或者其他生態(tài)葬形式入葬,減輕殯儀館壓力,弘揚人文關懷,提升城市品位。

                在大家協(xié)力推動下,2018年,余姚開始了第一屆無主骨灰公益生態(tài)葬,共下葬40名無名逝者。

                “編號[20030802021],鄒某某,男,18歲,貴州納雍縣人。”余姚四中高二學生祁嘉逞告訴記者,這是他參加項目后了解的一名無名逝者,死于2003年。“一張火化單,就成了千里異鄉(xiāng)人。作為跨時空的同齡人,我們總該為他們做點什么。”

                “2015年,項目組擬了一份《關于建設余姚義冢的建議》給余姚市民政局,希望以生態(tài)葬的方式,安葬這些無主骨灰。”錢劍波說,直到2018年浙江省殯葬改革的相關條例出臺,余姚民政局以此為契機,“衍生”了政策依據(jù),“義冢”項目才得以施行。

                “前期4年的走訪調(diào)查是義冢1.0版本,2018年第一屆無主骨灰公益生態(tài)葬是‘從無到有’的質(zhì)變,是2.0版本。2018年以后,生態(tài)葬就成了慣例,我們稱之為3.0版本。”錢劍波說。

                余姚已規(guī)劃一大型公墓項目

                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

                無主骨灰問題,全國各地都有,尤其是大中城市。余姚市民政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胡文書告訴記者,“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和進步,這種現(xiàn)象正在逐漸減少,像這幾年余姚無主骨灰下降速度十分明顯,希望未來這個數(shù)字是零。”

                讓錢劍波頗感安慰的,不只是每年無主骨灰數(shù)量的減少,而是這個項目衍生出來的死亡教育。

                錢劍波告訴記者,早年間開展這個項目,總有不少家長忌諱。“而現(xiàn)在這種情況越來越少。”

                記者在現(xiàn)場見到了韓靜安、韓欽宇父子。

                “孩子前兩天跟我們說了有這樣一個活動,我跟他媽媽都非常支持他。無論從生態(tài)角度、愛心角度,還是培養(yǎng)人生觀的角度,這都是一次非常好的生命教育機會,所以我陪著他一起來了。”父親韓靜安說。

                兒子韓欽宇也表示:“我覺得這是一次很珍貴的經(jīng)歷,讓我知道珍惜當下,對生命要敬畏。”

                2023年7月底,余姚四中參加了第十四屆全國中學生領導力展示會。義冢項目轟動全場,獲特等獎第一名。評委汪敏教授說:“這樣的項目,只要在做,就了不起。”

                記者了解到,之前由于墓地的局限性,只能分批安置,2023年余姚市政府正在規(guī)劃一個大型的國資經(jīng)營的公墓,將開辟一個無名逝者區(qū)塊,無名骨灰生態(tài)葬的進度就會加快,預計該項目今年下半年完成。

              標簽:編輯:龔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