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国产在精品视频观看,天天爽夜夜爽每晚高澡,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,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

              當前位置 : 浙江文明網

              端午時節(jié)話“五黃”

      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15 14:49:00 來源: 紹興日報 作者 茅天堯

                端午節(jié),農歷五月初五,又稱端陽,重午或重五,是中國人一個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門前懸艾葉、插菖蒲,貼對聯(lián)、做煙堆,為的是驅除蟲豸,潔凈環(huán)境,避邪祈求平安。吃“五黃”則是端午節(jié)中的重頭戲,端午吃“五黃”的飲食習俗至今仍影響著紹興人的生活。

                周作人在《知堂談吃》中寫道:“端午須當吃五黃,枇杷石首得新嘗。黃瓜好配黃梅子,更有雄黃燒酒香。”“五黃”即為黃瓜、黃鱔、黃魚、雄黃酒和黃梅。其中雄黃,為家家所必備,傳說此俗與白娘子與許仙故事有關,俗謂白娘子系白蛇所化,與許仙結成恩愛夫妻,法海和尚則視白娘子為妖孽邪端,端午日暗中指使許仙強勸白娘子飲雄黃酒,以使其現(xiàn)出原形。白娘子重夫妻之情,勉強飲下,果顯原形。因而民間有雄黃可避邪之說,也有在端午看《白蛇傳》之習。

                端午吃“五黃”雖說是傳統(tǒng)之習,由來已久,其實也包含著許多因故。雄黃酒不但會喝酒的要喝,不會喝酒者也要嘗一口,而且還需在地上澆一些,以祛惡避邪。端午為農歷五月初五,天氣轉熱,蛇蟲污穢開始復活,吃“五黃”其實最重要的是提醒人們要注重飲食衛(wèi)生和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了。同時黃瓜、黃魚、黃鱔、黃梅則在這一階段最為鮮美。

                黃瓜在民間稱之為第一瓜果,四季轉換,在眾多的瓜果中,黃瓜先于其他瓜果上市,在五月中旬可以嘗新,也正好與端午節(jié)相對應,因而成了端午中必吃之物,當作閑食或水果食用,節(jié)儉一點的當作菜肴,冷拌或加油醬炒煮。黃鱔的得令期也恰巧在這一時期,此時黃鱔經冬季的蓄養(yǎng),春天的復蘇,加之地氣轉暖,食料豐富,黃鱔格外地體壯肥美,端午前后成了最佳的食用時光,有道是“端午黃鱔賽人參”。黃鱔的吃法則是無所不宜了,可冷可熱,炸、溜、爆、炒、燉、燴、燜、蒸,難盡其法!還能做出菜式各異,色香味形俱全的“全鱔席”,其菜品有100余款之多。端午節(jié)那天吃的,在民間是黃鱔經水焯后劃成鱔絲,配以蒲子絲等料,以“豬油爆、菜油炒、麻油澆、紅醬調、胡椒撒”的“炒鱔絲”,鮮香柔嫩,很有風味。黃魚由于生長的習性,平時棲息較深海區(qū),4—6月向近海洄游產卵,秋冬又回深海區(qū),故黃魚被用作端午節(jié)前后的時令美食之一。因此端午吃黃魚也是順理成章,應時應景。民間對黃魚的習慣吃法是將黃魚用油煎之,加紹酒、醬油等燒煮,魚皮噴香,肉質活絡,鹵汁醇厚,正宗的家常燒法。黃梅是成熟的青梅,為紹興的特產,宋《嘉泰會稽志》載:“梅名木冉,杏類也。越州昌源梅最盛,實大而美。項里、容山、直步、石龜多出古梅”。端午吃黃梅應時又應節(jié),還能討上一個黃字的彩頭。

                此外,在端午的午餐菜肴中,家家必有一碗莧菜炒咸菜,一碗荷包蛋。相傳,端午吃莧菜可避痧氣,吃了荷包蛋(也叫荷葉蛋)就不怕冷雨淋,在紹興的新昌還有吃湯包(餛飩)之習。“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”,吃粽子也作為端午的一個重要食俗,至今在民間十分活躍,其記載較早見于東漢末年應劭的《風俗通義》:“俗以菰葉裹黍米,以淳濃灰汁煮之,令爛熟,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。”在端午還有炒豆的習慣,豆有“實燜豆”和“爆開豆”兩種,炒好的“實燜豆”拌上雄黃汁就叫“雄黃豆”了;炒“爆開豆”較花精力,在炒的前幾天就要將豆盛入竹籃,每天用清水將豆浸一下,然后掛起瀝干,一日數(shù)次,民間叫潮潮豆,數(shù)日之后方可。炒豆時十分熱鬧,因豆內含有水份,隨著溫度的升高,豆內的水份形成汽化,膨脹而爆裂,因而炒時隨著豆的成熟會發(fā)出“卟、卟、卟”的爆裂聲,炒好的豆很松脆,很可口,是大人不錯的下酒菜,小孩喜愛的閑食。

                “五黃”,是應時之物,極具營養(yǎng)。吃的是美味,要的是健康,為的是養(yǎng)生,圖的是吉利。五月時值仲夏,天氣燥熱,人易生病,需要給身體增加營養(yǎng),以平安度夏。“五黃”食物皆有黃亮的色澤。據研究,黃色食物營養(yǎng)價值是最高的,以黃為貴,是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在飲食上的體現(xiàn),“色尚黃,用五數(shù)”。“赤色入心,青色入肝、黃色入脾、白色入肺、黑色入腎”,是我國傳統(tǒng)醫(yī)學對食物色澤與養(yǎng)生關系的認識。在中醫(yī)理論中,以脾胃為后天之本,氣血化生之源,如脾氣一虛,就會帶來胃口不好、口淡無味,身體的橫紋肌到內臟器官的平滑肌都會無力,出現(xiàn)疲勞的癥狀,因而在中醫(yī)里也有“脾主肌肉”之說。為健康度夏就需多吃黃色食物。端午節(jié)吃“五黃”正是為滿足這一需要。

                在精神層面上,黃色在紹興人的心目中,是神圣的,莊重的,能驅邪鎮(zhèn)惡,端午這一天民間稱為毒日、惡日,吃了“五黃”便順應了百姓保平安的心理需求。由此來看,端午吃“五黃”既適應了天時、地理、人和的關系,也反映了傳統(tǒng)養(yǎng)生理念在人們飲食生活中的篤信與傳承。

                端午吃“五黃”是古城紹興人千百年來生活的積淀而成的食俗,它承載著歷史、人文、風情,有鄉(xiāng)愁的綣繾,文化的深度,煙火的延續(xù),是最為濃郁和鮮活的城市標簽。體現(xiàn)歷代人民純樸的生活情趣和對真善美的追求,也可從食俗中吸取精華,古為今用。

                注:雄黃酒,現(xiàn)今已不喝了,改喝白酒、黃酒、葡萄酒和啤酒等。因為雄黃雖有抗菌、鎮(zhèn)痛消炎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,但其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二砷(As2S2),具有一定的毒性,大量長期食用可引起急、慢性中毒。

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      標簽:編輯:龔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