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国产在精品视频观看,天天爽夜夜爽每晚高澡,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一区,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

              杭州市桐廬縣: 因愛暖城 文明潤物細無聲

      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1-12-02 10:55:46 來源: 杭州日報

                種子在土地里發(fā)芽,需要陽光雨露照拂;文明在城市扎根,需要市民的良好風尚、文明言行來“催發(fā)”。

                2017年,桐廬從全國166個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,榮獲“全國文明城市”稱號,在這片沃土種下了文明的“金色種子”。去年,桐廬又以全省第一、全國第九的高分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復評,更是讓文明之樹牢牢扎根。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,桐廬將中心建設作為推進新思想落地生根的重要平臺、新時代社會治理的主要路徑、新時期文明建設的實現(xiàn)方式來抓,全力擦亮“文明之城”“溫暖之城”“幸福之城”品牌。

                斑馬線前,停車禮讓的畫面成為常態(tài);日常生活中,紅馬甲志愿者的身影出現(xiàn)在大街小巷;公益廣告、核心價值觀融入城市小品,成為另一道風景線;農貿市場、背街小巷經過“整治美容”,一掃曾經的臟亂差;穿行在青山綠水中的美麗鄉(xiāng)村,花團錦簇的庭院,熱情洋溢的村民……文明早已根植在桐廬的城市和鄉(xiāng)村。

                內外兼修提升城市顏值氣質

                “一下高速,看見遠處的高樓在煙雨中若隱若現(xiàn),仿佛來到了水墨畫中……”許多游客在下了高速的剎那,就會被寬闊的大道、高聳的建筑吸引,紛紛感嘆桐廬的如畫美景。

                市容市貌是社會文明的窗口,更是對外展示的“名片”。早在2017年,桐廬縣就將“文明”內化于城市建設,讓文明城市建設一條條硬杠杠助推城市面貌的改善。整改小區(qū)標識標牌、道路、樓道、地下室,補植修復小區(qū)綠化、破損外立面;聯(lián)合各部門開展常態(tài)化明察暗訪,利用無人機“掃描”城市死角;拆除違章建筑,清理“城市牛皮癬”,全面清理衛(wèi)生死角……

                如今走在街頭,平坦干凈的馬路,草木蔥蘢的綠化帶,還有集結核心價值觀、亞運元素的城市景觀小品,每一個場景都為城市建設添彩。

                城市環(huán)境的美觀整潔是“面子”,那么小區(qū)內部的居住體驗就是“里子”。近年來,桐廬縣將老舊小區(qū)改造作為民生實事項目全力推進。“不買房不搬家,老房轉眼變好房,我們馬上就能過上宜居的新生活了。”提起老舊小區(qū)改造,洋塘小區(qū)居民吳全根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
                居民的獲得感還體現(xiàn)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。整治綜合市場,整頓占道經營、攤外設點,劃定區(qū)域規(guī)范電動自行車、三輪車停放秩序,讓“馬大姐們”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。

                啟動“志愿服務迎亞運共建文明筑暖城”行動,持續(xù)深化“公筷公勺”“垃圾分類”“文明出行”等文明好習慣養(yǎng)成工程,常態(tài)開展“文明城市共管日”“桐廬文明車”“最美樓道”評選等活動;在全縣范圍開展鄉(xiāng)村“復興少年宮”建設,為鄉(xiāng)村兒童提供新穎有效的學習載體……文明,讓桐廬這座暖城更宜居。

              新時代文明實踐縣級服務聯(lián)盟“組團送戲”走進鐘山鄉(xiāng)隴西村

                潤物無聲匯聚志愿服務暖流

                在桐廬,志愿者如春雨、如春風,潤物細無聲地滋潤、吹拂市民的心田。

                “現(xiàn)在家里碰上點小狀況,我一點也不擔心,一個電話,服務小分隊就上門解決難題了。”居民口中的“小分隊”,是城南街道中杭社區(qū)“銀齡互助”志愿者服務隊下設的“618”家政應急志愿服務小分隊,專門為轄區(qū)內75歲以上的老人服務。

                老人家中遇到電燈不亮了、馬桶漏水、煤氣灶點不起火等問題,只要撥通小分隊的電話,就能得到維修服務。“如今我們的隊伍越來越壯大了,除了幫助老人維修家電、水管,還能陪老人說說話。”“618”小分隊的負責人金關寶這樣說。

                由志愿者匯聚的暖流,滲透到城市的角角落落。

                徐高妹是“校門奶奶”,每到自己執(zhí)勤的日子,她就會穿上志愿者馬甲,舉著小紅旗,認真地疏導交通。“車輛不能往這里開,請往旁邊繞行……”像她一樣的“校門爺爺”“校門奶奶”還有很多,正是有了他們風雨無阻地執(zhí)勤,為放學高峰期擁堵的交通騰出空間。

                用本地方言和快板宣講時事政治、最新政策的“草根講堂”,為視障等殘疾人提供無障礙閱讀服務的“光明誦”,還有柯家塆鄰里幫幫團、彩虹公益服務中心、分水鎮(zhèn)后巖村“鄉(xiāng)鄰鄉(xiāng)親”志愿隊,一支支無私奉獻,因為“愛”而匯聚的志愿者團隊,為溫暖之城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。

                這股動力,因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縱深推進展現(xiàn)蓬勃之力。自2018年列入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以來,桐廬縣已形成由1個縣級中心、14個鄉(xiāng)鎮(zhèn)(街道)實踐所、203個村(社)實踐站構成的三級聯(lián)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。為實現(xiàn)志愿服務更規(guī)范、更科學、更制度化,打造了有效載體。

                今年5月底,中央文明辦將桐廬列入全國50個鄉(xiāng)村“復興少年宮”建設試點縣之一,全縣9家示范“復興少年宮”相繼揭牌,編制發(fā)布全國首個省級鄉(xiāng)村“復興少年宮”建設規(guī)范標準。“復興少年宮”建設,以“縣級少年宮組團+示范復興少年宮+精品復興少年宮”模式,為鄉(xiāng)村孩子開辟了一片新的樂土,助力全縣6萬余名未成年人學習益智、健康成長、實現(xiàn)夢想。

                從縣城到鄉(xiāng)村,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腳步遍布各個角落,讓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尋常百姓家,描繪著屬于當下桐廬人的“生活美學”。

                莪山鄉(xiāng)復興少年宮暑期活動,與剛結束東京奧運會報道任務的新華社記者張傳奇視頻連線

                凡人善舉鑄就新時代精神“標簽”

                如果說,城市的基礎建設代表著“門面”,那么市民的素質、言行就代表著一座城市的“情商”。斑馬線前禮讓行人,不在公共場所吸煙,公交車上主動讓座,主動做好垃圾分類……這些藏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細節(jié),折射著文明城市的溫度。

                他們中,有警察、醫(yī)生、老師,也有普通市民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滋養(yǎng)文明良好風尚。

                勇救落水兒童,并及時做好急救,事后悄然離開的橫村小學語文教師范雙榮,“救人要緊,這是本能。當時情勢所迫,不容思考,無論是誰都會這樣做的。”

                路遇火災,沖進濃煙逆火而上,不僅敲開了每層樓住戶的家門,還救出了一位被困的八旬老人的縣公安民警應利貧,“只是一件小事而已。當時沒想別的,就想趕緊救人。”

                看見因車禍倒地的陌生人,立刻跪在地上為患者止血并用手固定其頭部,悉心照料傷者的縣第一人民醫(yī)院護士宋雅婷,“就是一種本能,碰到這種緊急情況時,根本沒有時間多想,誰都會上前幫忙,作為一名護士,更是義不容辭!”

                他們是千千萬萬市民中普通的一員,但是散發(fā)的善意和暖意,卻如漫天星辰凝聚,最終散發(fā)閃耀光芒。

                一件好人好事、一次見義勇為就是一枚新時代的精神“標簽”,引領著越來越多的人向善向上。擇一行、終一事,兢兢業(yè)業(yè)的桐廬工匠;耕耘杏壇,堅守三尺講臺的人民教師;用行動詮釋醫(yī)者仁心的醫(yī)務工作者……他們在各自領域繼續(xù)發(fā)揮模范帶頭作用,以凡人善舉溫暖整座城市。

                馨香遍野打造鄉(xiāng)村“文明之花”

                豐收的季節(jié),穿行在桐廬鄉(xiāng)野,目之所及皆為景:青山綠水中的美麗鄉(xiāng)村,干凈整潔的街道,花團錦簇的庭院,熱情洋溢的村民,親切友好的問候,無不讓人感受到鄉(xiāng)村振興的澎湃動力與文明鄉(xiāng)風的溫暖滋潤。

                2020年以來,桐廬縣以抓好數(shù)字鄉(xiāng)村、法治鄉(xiāng)村、藝術鄉(xiāng)村、創(chuàng)業(yè)鄉(xiāng)村、文明鄉(xiāng)村“五大鄉(xiāng)村”建設為載體,全力打造美麗鄉(xiāng)村新樣板,在“實現(xiàn)幸福鄉(xiāng)村,推動共同富裕”的道路上發(fā)起新沖刺。

                “路上一點垃圾都沒有,你們村比城里還干凈。”“農產品價格公道,為你們點贊。”……天氣晴好,分水鎮(zhèn)后巖村村民沈玉蓮便會坐到院子里做些零活,時常能聽到外來游客對村子的贊美。鄰里和睦、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、游客點贊……如今,文明已深深刻在了后巖村村民的骨髓之中,用沈玉蓮話說——嘗到了文明的甜,又有誰愿意再嘗不文明的苦。

              桐廬縣新時代文明建設“新村夜話”理論宣講在橫村鎮(zhèn)白云村開展

                事實上,文明的種子一直在桐廬大地的每個角落,生根發(fā)芽,茁壯成長。“苦想沒盼頭,苦干有奔頭。”“不為失敗找理由,要為成功找方法。”……合村鄉(xiāng)瑤溪村是桐廬最偏遠的鄉(xiāng)村之一,在這里,家家戶戶門口都曬著家訓。家風家訓、村規(guī)民約已成為瑤溪村村民的行動準繩,而這個“不起眼”的小山村,更是桐廬縣首個全國文明村。

                就像平時串門聊天一樣,桐廬創(chuàng)新推出“新村夜話”,組織農民群眾聚在一起學理論、講政策,聊技能、傳經驗,談鄉(xiāng)風、話文明,用“夜話”方式宣講新思想,集理論宣講、文明實踐、為民辦事于一體,讓身邊人講身邊事,深得村民歡迎。今年以來,共計開展2593場134140人次,收集群眾民生需求6032件,辦理問題5452件,“新村夜話”宣講團獲得中宣部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。

                文明提升沒有終點,桐廬縣將結合“黨史學習教育、文明城市復評、鄉(xiāng)村復興少年宮建設”等重點,跑出文明鄉(xiāng)村建設加速度,切實讓文明在桐廬鄉(xiāng)村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花朵。

              標簽:編輯:龔曉